是的,我的个人博客今天迎来了第 10 个年头。今天碎碎念一篇这 10 年对我有很深影响的人和事情,以及感想。

感谢带我入行的悦秋

我一开始是以网络工程师的身份进入职场的,清晰记得当时面试时运维经理悦秋问我的那些运维问题一个都回答不出来,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了解 CentOS 么?」只用过 RHEL 的我一脸懵逼。我想能通过面试是因为我非计算机专业的背景却独身一人来北京闯的那种拼劲和对知识的渴求吧。

记得有一天和悦秋闲聊,悦秋给我展示了他的技术博客,拥有一个自己的博客在当时对我来说既神秘又向往,我就缠着悦秋教我怎么搞。从买域名、租主机到部署博客程序、配置 DNS,现在看来这些都太简单不过了,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一篇博客

无论是开发者还是运维,想必在职业生涯中都犯过错误。相信很多人都怕在试用期犯错,而我犯了个当时惊出我们组所有人一身冷汗的事故。

我们接手了前面运维的工作,悦秋给我安排了一个修改全部服务器日常用户账号密码的任务。我忘了当时怎么操作了,密码改错了,所有人都登不上这个账号且没人知道 root 密码,当时只有我有一个终端还没有退出登录,但是已经不能 sudo 了。

讲一点背景,当时运维是做日常维护,除此之外开发部门也有上线权限,当我发现密码出现问题赶紧和悦秋汇报,悦秋很镇定,在确定确实找不回来了后和我说 CentOS5 有一个通过 Gcc++ 漏洞普通用户获得 root 权限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打补丁,让我网上找方法试试拿到 root 权限改密码。有大神指点,我很快 Google 到方法,试了下确实可以,就这样有惊无险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把密码改回来了。^_^

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当时对我可以说是差点被开除,现在想想很后怕:如果此时恰好出现个严重 BUG 需要上线...

在悦秋的鼓励下,写了第一篇博客 《Linux Gcc++ 漏洞:普通用户获得 root 权限》 (这篇文章由于年久失修代码段格式已经混乱了)。它的发表时间是 2010 年 11 月 1 日,我说的博客十年就是按这个日期开始算的。

从那个时刻开始,我把个人博客定位在一个存放笔记的地方,把工作和个人学习过程中一些觉得重要的、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能随时翻到,当时并没想着惠及他人或者出名之类的。

追忆

翻了翻过去写的内容,一转眼已经 328 篇,可以感受到文笔从稚嫩到成熟再到有自己的理解和风格。我的学习经历比较曲折:做过运维,学过 Ruby、Perl、Go 等语言以及前端的各种知识,刚开始工作走了很多弯路,无基础,无人指导,像没头苍蝇那样乱学一通。虽然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回头想想,实在是浪费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直到这几年才渐渐的才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向。

现在入行的朋友们已经非常幸福了,网络上资源非常多,大多数遇到的问题也能很容易地从网上找到答案或者思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太分散,而且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浅尝辄止,千篇一律,想找到一些出众的、优秀的、比较原理性的文章真的没那么容易。

虽然不同的文章会对应各个阶段的读者,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帮助。但是我一直在试着写一些系列的、完整的、稍有深入的内容,并且未来也会这样。

能有自己的理解和风格,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现在想想还能记起很多美好的事情。例如在早期学习 Linux 命令时我把所有系统里面存在的命令全部找出来,挨个查它是做什么的,都可以加什么参数实现什么作用。另外也会从同事那里了解一些有意思的玩法,我那会经常 attach 到同事的 tmux 会话里看他们怎么操作,‘偷师’成绩斐然。学习 Python 时也是这么个习惯,挨个查 Python 标准库是做什么的怎么用,这个很有价值,对于我 Python 的快速提高极其有帮助。我写的关于 Puppet、Nagios、Icinga、Gentoo、AWK/Sed、Celery、IPython、Python 并发编程、Asyncio 等等内容收到了很多网友从各种途径的反馈,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能帮到别人非常有成就感,也非常开心。

那些记忆深刻的博客和 ID

我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错过了最好的时代。怀念那个博客盛行的时代有太多闪亮的 ID 了。如果你在华蟒邮件组 (CPyUG) 里,你能见到非常多知名的 ID,在 14 年之前讨论很热烈,之后渐渐的消沉直到陷入长期的静默。而我有幸在豆瓣里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入职时洪教授和清风老师还在,翻代码版本库可以 blame 到各个大神的 ID,但是每个人都选择在正确、合适的时间离开了。豆瓣的那些开发者 ID 我就不提了,就写几个在互联网上印象最深的独立博客和 ID 吧。

simple-is-better.com

这个网站到现在也不知道主人是谁,很神秘。我开始学习 Python 就关注了它,从里面看过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后来还很忐忑的把自己的博客链接加在了它的「酷站导航」列表中。这个网站现在已经不可以访问,就像是突然消失,甚至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

laoqiu

我刚开始学习 Python 时就看过他的技术博客。那个时候用 Flask 框架自己搞个博客是个很酷的事情 ,在之后我学习 Tornado 时还看到他基于 pypress 搞了一个 Tornado 版本的博客,一直走在我前面。这个人很神秘 ,等我能用 Python 写 Web 时他的博客已经不能访问,我之后一直关注他,但是他好像已经不在这一行了 。

gashero

这个 ID 想必大家很熟,不过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知乎大 V 刘老师,不知道他在 Python 领域里面做过什么,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他的 简历 ,我一开始了解和学习 Twisted、SQLAlchemy 都是看他写的系列文章,真大佬。

lepture

很有名的 ID 了,如果你做过 Python Web 开发应该听过他的名字。他写了很多 Flask 插件 ,我的博客程序也用到了他写的 mistune 和 github-cards。不过遗憾的是他已经退出 Python 社区开发很久了,可以说他写 Flask 时我还不会,他不写很久以后我才开始做 Web 开发。

博客程序历史

一开始用的是 Wordpress 和吴钊 (mg12) 的 iNove 主题,这个双栏主题当时很有名,曾经长期位于 WP 官方主题目录榜首。

但是作为了 Python 开发者用一个 PHP 写的博客总觉得不好,后来紧跟潮流改用了 Jekyll:写 Markdown 语法的文章,它会自动帮你生成静态网站页面文件。使用 Jekyll 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比较早已经不记得用了什么主题了。不过当时没有一个好的 Wordpress 转 Markdown 文件的工具,所以我的早期文章转化后的格式是有问题的,上面提的类似第一篇文章的代码段格式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Jekyll 是 Ruby 写的,虽然我当时会一点 Ruby,但是上手不易且容易出现问题,很快就换成了基于它的 Octopress (现在我的 老博客 还是可以访问的),这个时期我正好也在学前端知识,所以定制了一些内容包括用了一个自己写的豆瓣收藏秀的插件,可以说倒腾自己的博客是我实践我的前端知识的第一站。

这里解释下,一直没选择 Python 世界里面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例如 Pelican) 主要是没有满意的主题。而我一直也有个遗憾,就是没有用我 Web 开发的知识写个博客产品。

说到这里偏个题,我以前面试别人或者看别人个人技术博客时,如果我发现对方用的博客应用是自己写的加分,用 Python 写的超加分,用静态网站生成器不减分,用 PHP 或者其他语言编写的应用时会减分:这是一种「技术信仰」。终于借着机会在 19 年中用上了我自己写的博客应用 Lyanna ,嗯,效果就是你现在访问的这样,觉得总算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内容了,省的被嘲讽一个 Python Web 开发用着 Ruby 写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其实并没人这么说过)。

为什么写博客的越来越少?

和我同时代写技术博客的,现在几乎都已经停更了,即便现在还在更新的我也是很久一篇,而且渐渐的不怎么写技术性内容了。原来在我订阅列表里的绝大部分觉得写的很好、内容很有价值的国内外技术博客都停更甚至不再可以访问,其实挺可惜的。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再写或者不愿意写了?

有更重要的事情

我认识的大部分博主都是在职场早期博客写的很勤快,一方面是求知欲相对更强,一方面一个有价值的技术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对于找工作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不过随着技术的提升,大家有了非常多的方向:

  1. 进入管理岗。我想大部分能写好技术博客的同学一开始也没想着去做管理,但是老人走了,能力又突出就顺理成章升职啦。

  2. 肩负更重更高的职责。在工作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甚至在业界也被认可了,写不写博客已经不重要。

  3. 转行 / 创业。已经不碰代码了。

  4. 带娃。很多我认识的博主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我反正是非常羡慕公司的单身同事的,结婚后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维护各种关系,而且带娃写作业比写博客可累多了,现在我已经很少能专心花个半天或者更长时间去专研点什么,更多的是碎片时间,也许正专心的思考什么时候就会被各种事情打断。

我们每个人都要上班,这是一种习惯,但没人热爱上班。写博客这件事其实写着写着熟悉了就无趣了,很少有人热爱分享和写作。博客可以不写,但是班能不上嘛?写博客在后来的日子里会慢慢变得更力不从心,把有限的精力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是成年人应该的选择。初入职场工资低娱乐少,写写博客充实也会很开心,但是慢慢地随着工资和见识增涨,会发现快乐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O (∩_∩) O 再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写博客就没意思了。

没有能力持续产出

职场一开始有非常多技术和非技术的技能要学习和理解,但是融入之后自己不求上进的话很容易温水煮青蛙。其实我们每个人只是公司产品线上的一颗螺丝钉罢了,在业务里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对很多人来说只是负责其中一小部分,这部分可能你是专家,但是其他的部分基本上都只能算熟悉,写不了什么高质量文章:这也是很多人不写书或者写不了书的原因。就拿我说,知乎上我可能花半个小时就能写一篇上百赞的回答,但是写技术文章,别说日更,我都不敢说持续的每周能写 1-2 篇。

哎,越学习越觉得懂得太少,知识深度和广度有限。

收不到正反馈

写作和健身很像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的工程。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踏实的好好写作很难收到正反馈

现在有非常多的渠道的方式分享你的知识和经验,甚至还能从其中获得实际的收益。写技术博客是其中最孤独、最不容易获得反馈的方式。其他的如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和 Github 等等,无论那种都比自建博客开发和资源成本低,现在大部分人都喜欢快餐式的获得知识收获关注,不愿意从折腾中获得乐趣,看后就走,就好像点个赞、加个收藏就已经学会了。我能理解一个新人花了很长时间写完一篇自我感觉不错的文章充满期待的发出去,结果只有个位数的阅读量,无人点赞无人评论,这样很容易放弃掉。

真正的技术人大部分不愿意「营销」自己,我这里说的营销不是贬义,是指写完文章主动推广给别人知道你写了它,要不然如果不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关键词搜索基本它就会被现在每日大量的信息垃圾淹没了。

另外一个点是转载 / 搬运成风。原创的高质量文章永远是很稀缺的,搜索引擎先搜到的可能是那些专门搬运和转载的人的内容:因为他们总是在刷爆款文垃圾文,访问量高,权重很高。

大家都没时间或者说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和总结。各种碎片时间都用在了微信、知乎、短视频 (如抖音等) 这些平台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写点有思考有深度的东西,也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一些这样的文字。过去有独立的博客很自豪,通过网络可以找到同样喜欢某种技术或者某个东西的朋友,我们会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即便从未线下见过,也是心照不宣,这激励了我持续学习和思考。我能从脑海和 Google Reader 里面能找到一大堆有价值的博客甚至具体的文章,当年那些知名 Python 博客我能如数家珍,能快速的想到某个博主曾经写过某篇 (些) 文章介绍某个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案以及思路。而现在好的独立博客已经凤毛麟角,Python 领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新鲜的内容和博主了;知乎直接沦陷成小白和割韭菜党;微信公众号头部大 V 们都是纯自媒体自己 Python 写的一坨屎,还日常贩卖焦虑,标题党,有一堆小白捧臭脚,真的看得我很尴尬,唉。

后记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 《少年》歌词

十年很长,十年很短。写博客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我可能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但当我不再热血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精力并不是我想的那般充沛,生活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美好,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未来更新博客不会再如从前,但是如果我那天停更了,我会写最后一篇告诉大家不必再等。

最后再次欢迎各位光临我的博客,更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各位有所帮助。